08. November. 2020
跟新朋友Rainer和 Gino去爬花崗岩,超級開心的!!!
我怎麼認識他們的? 聊天聊出來的哈~
Rainer是戶外裝備店的老闆 (3D Project: https://www.3dproject-bayreuth.de/),我去他的店買Frankenjura的guidebook,他順便跟我推薦Bayreuth東邊的戶外岩壁,他說開車一個小時內,有很多花崗岩岩場,但是沒有很多人去爬,大部分的人還是會去Frankenjura,因為Frankenjura實在是太有名啦! Ranier比較喜歡花崗岩,所以他不常去Frankenjura。聊著聊著,我們就交換電話號碼 (歐洲人比較常用whatsapp),方便之後約出去爬。那天晚上真的超級興奮,想著有機會去爬不同型態的路線!! 然後我終於找到可以買傳攀裝備的理由,有機會能夠多多鍛鍊自己傳攀的能力好開心 😄 算是為自己心心念念的alpine rock 做準備,希望明年可以實現。Gino是Rainer的朋友,他是義大利西西里島人,他只會講義大利文和德文。我一整天用超破的德文,加上比手畫腳跟他溝通哈哈~
攀岩區域
Rudolfsteingebiet 岩質是花崗岩,一座座的花崗岩塔,乍看之下讓人以為是砂岩塔,但其實不是! 這個地區有著相當古老的岩層,從新生代(Die Erdneuzeit / Känozoikum)開始,一系列的風化(Die Verwitterung)和侵蝕(Die Abtragung)作用造就這個獨特的層狀結構,一層一層像千層蛋糕,造型相當特殊。
詳細的地質形成過程可以參考: https://www.lfu.bayern.de/geologie/bayerns_schoenste_geotope/54/index.htm


Guidebook

交通
沒有大眾運輸工具,只能開車,我是搭火車從Bayreuth到Münchberg跟他們會合。
攀爬路線
Drei Brüder-Zweiter Bruder
- Piazriss (UIAA 5-) – top rope
第一條路線,還沒做好傳攀先鋒的準備 - Direkte Westwand (UIAA 6) – onsight
其實是條簡單的路線,但是高度還是會讓人害怕,所以在起攀掛了一個虛虛的sling,不是很確定有沒有用,不過心理上得到滿足後對後續的攀登還是有正面影響XD
Rudolfstein – Hauptmassiv
- Schräger Otto (UIAA 6) – onsight
裂隙起攀,必須要塞手才能往上爬。這條路線與左邊的Single Cask versus Blended (UIAA 9+)共用同一個起攀,可以參考這個影片 https://vimeo.com/189214413?fbclid=IwAR0O89Co4_kvQglIFpQTVEBSfUzz–QhsoWL0vrWim8ubDV9wbOZTufP9kk



心得
這邊滿多路線是運攀傳攀混合路線,bolts距離很遠,所以即使有bolt還是需要帶岩械上去,當然也有些路線是純傳攀。如果岩械帶夠沒什麼危險,因為滿多地方可以放保護,而且花崗岩摩擦力很好,但是問題就在於我們只有2個cam和8個nut,裝備不太夠。最後爬的路線 (Schräger Otto) 是條外開的寬裂隙,nut都太小,只有2個cam可以用,雖然有bolts,但是距離遠,我心臟又不夠大顆,只好爬上爬下,放好下一個cam,再把前一個cam收回來 😂 這條路線前兩個快扣是難關,真的必須要塞裂隙,對於不太會爬裂隙的我們來說有點難。Gino第一個先鋒嘗試,但是在掛到第一個bolt前墜落,cam沒有接住他所以ground fall,看他躺在地上不動的剎那,我真是嚇傻了,還好他後來沒事。之後借他的裂隙手套換我上場,嚇出一身冷汗終於掛到第一個bolt,但是距離第二個bolt還是好遠,裂隙好寬沒地方放保護,腳點都是磨擦點,我拼命把身體往裂隙內擠,一邊抖一邊往上磨蹭到第二個bolt,把快扣掛進去的瞬間想著終於得救了,還好沒有把腿摔斷XD 爬花崗岩就是要一直踩摩擦點,小腿超累,爬完回來鐵腿了3天! 不同風格的攀爬型態還是要多練練,不然一條簡單的路線就把自己搞死,然後還要買傳攀裝備!!